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妇工要闻

“家庭教育楚天行”走进黄石|180余名代表共赴家庭教育骨干培训 共筑黄石幸福基石

发布时间:2025-07-28  来源:黄石市妇女联合会  


近日,由湖北省妇联主办、湖北省儿童中心承办,黄石市妇联、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协办的2025年“家庭教育楚天行”公益项目活动在湖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成功举办。此次活动吸引了基层妇联干部、黄石市“好家风宣讲团”成员、市检察院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点成员、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成员、家庭教育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团队、教师、家长等共计180余人参加,共同聚焦家庭教育,为家庭成长赋能。

活动伊始,湖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林海燕发表欢迎辞。


随后,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毕正洁同志分享了作为妇联干部和母亲的家庭教育心得,并对参与培训的家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提出了三点建议。她希望,大家进一步深化责任意识,凝聚部门合力,构建协同生态,共同织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护网;提高专业素养,积极学习吸收家庭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完善自身专业知识体系;勇当实践先锋,充分发挥家庭教育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善于运用所学理论,带动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实践,为黄石市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贡献“家门口”的力量。

培训活动中,多位专家学者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主题讲座。黄石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湖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荆玉梅以《从立法到方法:家庭教育的觉醒与转变》为题,从家庭教育立法背景切入,深刻阐述了家庭教育从经验育儿走向依法育儿、从随意管教走向科学引导、从被动应对走向主动学习的三大重要转变。荆教授结合“罗森塔尔效应”,生动诠释了“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期待”的教育真谛,提出了“愿你成为自己的太阳”的美好期许,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湖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黄石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硕方向负责人、湖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刘妍慧以《构建和谐家庭关系,守护儿童向阳生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体会》为题,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剖析了家庭作为孩子情感、道德与认知发展第一课堂的重要作用。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刘教授强调家长要避免情绪化教养,以共情与智慧实现“爱”与“管”的平衡,以和谐家庭关系培养儿童的心理韧性与社会适应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孩子们是因为沉迷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不好,还是学习成绩不好导致沉迷游戏呢?网络沉迷的背后反映了孩子们的归属受损、能力受损、自主受损。”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何灿以《预防网络沉迷,守护少年成长》为题,从调研数据出发,直观揭示了青少年网络沉迷的现状与危害。何教授从情绪、认知和心理需求三个维度,深入分析了网络沉迷的深层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情绪引导、认知重建、满足心理需要三方面的干预策略,呼吁家长们以理解与陪伴为灯塔,照亮少年健康成长的航程,共同守护孩子们免受网络沉迷的困扰。

为切实增强家长和志愿者们的防溺水救护能力,全力守护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成长,此次培训特别邀请了红十字会推荐专家、市中心医院主治医师王东晨,带来《儿童安全——防溺水救护技能》主题讲座。王医生详细科普了溺水的医学定义和危害,并通过现场实操演示,手把手指导大家在溺水事故发生后如何正确开展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有效避免溺水急救过程中的二次伤害和常见误区,切实提高了参会人员应对溺水事故的急救能力。

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艳春以《让爱听得见——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温暖法则》为题,结合大量实际案例,从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控制情绪温度线、进行有温度的沟通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不少家长担心表扬会让孩子骄傲自满,但问题或许不在表扬本身,而在于方法是否恰当。”刘教授强调科学的表扬应聚焦努力、进步与品格,而非单纯强调“聪明”。表扬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关键在于传递对努力的认可、对进步的肯定和对良好品格的鼓励,才能真正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助力其健康成长。

活动尾声,在场学员分享了参与心得。大冶市还地桥镇妇联主席阮佳慧在发言中感慨:“此次家庭教育指导培训内容充实、实用性强,让我在家庭教育指导的理念和方法上收获颇丰。无论是对儿童心理的深入解析,还是科学教养技巧的实操指导,都为我们今后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回去后我会把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服务广大家庭。”简单真挚的分享引发了在场学员的共鸣。

此次培训活动聚焦广大家庭教育工作者与家长的核心需求、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的务实之举。活动通过联动相关部门,精准整合专家资源、课程资源与实践案例,不仅为参训人员送去了“及时雨”,更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夯实了基础。下一步,市妇联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壮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拓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为广大家庭提供近在身边、送达指尖的支持与帮助,为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同向发力的育人格局持续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