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黄石市“爱心妈妈”赋能提升暨礼遇活动在西塞山区人民法院温情启幕。黄石市妇联与市中级人民法院携手搭台,西塞山区妇联、西塞山区人民法院、黄石市家庭教育研究会齐心助力,130名妇联干部、爱心妈妈代表齐聚一堂,用“赋能强本领、礼遇敬爱心”的方式,为黄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成长之路再添一束光。


一份“赋能包”,装下满满牵挂

活动伊始,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郭龙梅,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毕正洁共同向各县(市、区)发放1224份“爱心妈妈”赋能包。这份沉甸甸的“礼包”,是黄石市妇联在开学之际专为结对的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心准备,既是“爱心妈妈”入户走访的“助力工具”,更寄托着对孩子们好好学习、奋发向上的殷切期望。
自2024年以来,全市已招募3251名“爱心妈妈”结对6063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一个个数字背后,是妇联组织与“爱心妈妈”们共同织就的“关爱网络”,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妈妈”的温暖。
一次“礼遇”,致敬最美的她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活动现场,10位优秀“爱心妈妈”代表受邀上台,郭龙梅院长、毕正洁主席为她们送上专属关爱礼包,以此致敬她们在爱心事业中的坚守与付出。
郭龙梅院长希望,市妇联、市中级人民法院继续协同推进关爱工作,充分发挥“爱心妈妈”“法官妈妈”“情感+专业”的合力,让孩子们不仅感受到“妈妈”的温暖,更能树立法治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真正实现“一次关爱,终身受益”。同时,期待更多女职工、女志愿者加入“爱心妈妈”队伍,让黄石的每一个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都能拥有“不缺席的童年”。
两场“分享”,传递爱与责任


“搂着小怡肩膀看电影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真的多了一个女儿,我就是她的妈妈。”
“看到孩子边爱惜地抚摸着娃娃边说‘阿姨下次来看我再别乱花钱了哟’,我的心也跟着温暖了起来。”
活动中,西塞山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杨芳、黄石市公安局黄石港分局黄石港派出所民警范琳琳两位“爱心妈妈”代表分别分享了自己与团队的暖心关爱故事。从初次结对时怕打扰孩子的小心翼翼,到慢慢走进孩子内心的耐心陪伴;从帮孩子解决生活难题的奔波忙碌,到关注孩子心理需求的活动安排——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实实在在的故事,却让现场每一位听众都深受触动,也让人更懂“爱心妈妈”不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份沉甸甸、装着孩子未来的责任。
专业“赋能”,让关爱更有方法

为了促进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关爱更加专业有效,活动中向“爱心妈妈”们发放了关爱服务问答、工作指导手册,还邀请了两位心理学领域的专家为“爱心妈妈”们“充电续航”,并通过“好家风 爱黄石”视频号同步直播,吸引百余人线上学习。
湖北理工学院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艳喜带来《蓄力心能量启领新成长》主题分享。她结合1000多小时的心理咨询经验,把6-1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小秘密”讲得通俗易懂,并传授给大家与不同年龄阶段孩子沟通的应对策略。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主任刘艳春以《用心点亮心》为主题,以现场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让“爱心妈妈”们在思考和体验中打开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新思路。“真希望这堂课不会结束,想一直听下去。”两场授课下来,妈妈们的笔记本记满了知识点,心里也充满了爱的能量。
指尖“匠心”,让爱更有温度

活动还特别邀请了湖北省“三八红旗手”、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剪云坊手工文化生活馆负责人殷海霞现场指导开展礼遇“爱心妈妈”主题手工实践,为整场活动增添了别样温情。
将雪白的棉花一点点填充进玩偶的同时,“爱心妈妈”们将对孩子的满满牵挂与祝福融入了作品中。大家一边制作,一边交流关爱心得,现场氛围温馨又热烈。不少妈妈表示,要把亲手做的玩偶送给结对的孩子,让这份“带着妈妈温度的礼物”陪着孩子睡觉、陪着孩子长大。
入户“送暖”,让爱延续不停步

现场活动落幕,但“妈妈”的爱从未停下脚步。当天下午,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毕正洁一行赶赴王家湾文化艺术空间“爱心妈妈驿站”,以“爱心妈妈”的身份把赋能包亲手送到结对儿童手中,并与西塞山区“爱心妈妈”代表交流座谈,了解她们在结对关爱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对“爱心妈妈”赋能提升礼遇活动的感受和意见。“爱心妈妈”们表示,希望今后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学习交流活动中来,并将一如既往用心用情关爱结对儿童,积极发动身边的姐妹们一起参与到爱心队伍中来。



暑期以来,全市各级妇联参与举办托管班236个,开展关爱服务活动1302场,受益家长儿童10672人。下一步,全市各级妇联将联合把爱心赋能包送到“爱心妈妈”手中,助力大家在开学季走进孩子家中,把关怀送到孩子身边。市妇联也呼吁更多黄石女性:如果您愿意伸出双手,用温柔与责任守护孩子的童年,那就加入“爱心妈妈”队伍吧!让我们一起用“妈妈”的爱,为孩子撑起一片晴朗的天,让每一个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都能在爱与陪伴中,勇敢追梦、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