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新县王英镇谷贞村这片热土上
陈美波以春风化雨的柔和
展现着基层女性的刚毅
陈美波是一名扎根乡土的幼儿园老师
更是村民们口口相传的“暖心伢”
用点滴善举在基层沃土
绽放出最动人的芳华
王英镇谷贞村三畈吴组依山傍水,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仙岛湖畔,2024年3月,谷贞村开展水库垃圾清理行动,清理的垃圾被暂时打包放在路边垃圾桶旁,等待垃圾清运车后续清运。但村内有群众误以为垃圾不会做处理,便就此在微信群内发表了情绪化言论,对村干部恶语相向,陈美波了解情况后会第一时间站了出来,用“隔壁小妹”的亲和力疏导心结。
陈美波在群里回复说:“村里这两天早起晚归清理水库垃圾,衣服裤脚都沾满泥巴,鞋子也是湿的,他们只为守护滋养着我们的一湖清水,过两天垃圾清运车就会来清运的,吴大哥也是说话急了点,都是为了村里的环境着想,咱们有什么问题慢慢说,都是邻里乡亲的。”村民们纷纷点赞,石大伯还在群里发来语音说:“美波劝人从不说教,总能把理儿说到人心坎里。”
每当村务工作遇到群众误解,总能看到陈美波温言细语化解坚冰的身影。作为村干部家属,她从未以“干部家人”自居,反而化身政策“翻译官”,把生硬条文转化为乡音俚语。
乡邻守望的“及时雨”
2月21日,一个普通周五的傍晚,陈美波护送幼儿园的孩子们回家后,自己也拖着疲惫的身子回了家。看见邻居家的石婆婆从菜园砍了很多菜放在门口,便上前询问,石婆婆说:“家里种了好多菜,孩子们过完年都出去了,我和老伴也吃不了多少,把这些菜做成酸菜,过年孩子们回来,正好当下饭菜。”陈美波听了,笑着上前帮忙,石婆婆说太晚了,明天再弄。
陈美波护送孩子们上小学
第二天清晨六点多,陈美波卷起袖子、绾起头发,系着围裙,出现在石婆婆家的酸菜缸旁,石婆婆说:“你这伢,天天上班本来就累,周好不容易休息,不用你弄,你赶紧回去再睡会。”“没事的,婆婆,我年轻不觉得累,我帮您一会就弄好了,不然您自己得弄一天,到时候菜都泡坏了。”说完,她麻利的开始洗菜、腌菜、晾晒......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她忙碌着的背影,异常美丽,这份美丽温柔又有力。
烈日下的防溺水宣传队里有她清脆的嗓音,人居环境整治时她挥汗如雨打扫卫生,村中红白喜事的灶台边总少不了她利落的身影。这位八零后幼师把周末变成“义务劳动日”,用行动打破“年轻媳妇不爱出力”的偏见。“看着陈老师满手泥巴还笑呵呵的,哪个还好意思站着看?”村头刘婶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她就像“及时雨”,沁润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父老乡亲。
十九年婚姻路,从青丝到华发,陈美波用智慧经营着“小家”与“大家”。2023年,陈美波的婆婆肺癌晚期,丈夫难过万分,陈美波知道丈夫的难过不仅仅是母亲病危,也是他的分身乏术。陈美波的丈夫是谷贞村的一名村干部,每天要处理村里的各类事务,村里老人拿药、买菜基本都是丈夫帮办代办,他没法全职照顾老人。为了“大家”,陈美波主动撑起了“小家”,义无反顾承担起照顾婆婆的责任,日复一日,为老人翻身、擦洗、喂药,从无怨言,直到老人离去,仪容穿着依然整洁,陈美波用孝心写下动人篇章。2024年,谷贞村三畈吴组道路出现塌方,几个老乡承包了道路修复工程,为了方便做工,大伙就选择在湾子的吴大爷家吃饭,但吴大爷和老伴年岁已高,加之腿脚不便,行动也十分缓慢。每当陈美波下班回家或者周末在家时,就会被老人叫去帮忙做饭。陈美波的儿子乐乐说:“妈妈好几次把我留在家,去帮吴爷爷家做饭,我肚子被饿得咕咕叫。”陈美波摸摸儿子的头,笑着说:“吴爷爷他们年纪大了,老师是不是教过要尊老爱幼呀,而且做事的叔叔伯伯也很辛苦的,他们把路修好了,你就可以好好玩滑板车啦。”
对待左邻右舍,她总会把“老吾老”的情怀化作具体而微的关怀,帮助患病老人做家务、陪独居老人聊聊天,更难得的是,她将这份美德播撒在幼教园地,带着孩子们给孤寡老人送温暖,让孝善种子生根发芽。当然,这份付出有回应,家门口源源不断的新鲜蔬菜、老乡捧着送来的土鸡蛋、孩子家长们亲切的一声“陈老师”。这何尝不是一种双向付出,双向奔赴。
陈美波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