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奔涌,党旗辉映百年。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总有这样一群身影——她们以女性之柔韧扛起千钧重任,以党员之赤诚书写时代答卷。她们是初心使命的忠实践行者,是时代浪潮的勇敢弄潮儿,她们以不让须眉的坚韧与智慧,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华章,为党旗增添了璀璨的巾帼亮色。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我们推出「“她”力量·百年荣光」专题,致敬那些将青春与热血熔铸进党旗脉络的巾帼先锋。今天,让我们共同聚焦这些闪耀在党旗下的“她”力量,聆听她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动人故事。
在西塞山区花园路社区,说起党委书记徐春燕,居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有事找燕子书记,肯定管用!”自2000年投身社区工作以来,徐春燕二十载如一日,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难题,成了居民心中最信赖的“贴心人”。



红色驿站:小阵地托起社区治理大民生
面对花园路社区这个城乡接合部“老大难”,徐春燕深知,破局的关键在于建强堡垒、凝聚人心。她的“制胜法宝”,就是倾力打造的东贝小区红色驿站。
这座由原东贝活动室“变身”而来的驿站,如今是社区最热闹、也最接地气的“红色地标”。驿站的核心在于“居民点单、驿站派单、党员志愿者接单”的服务模式,并成立了学习宣传教育、暖心志愿服务等六大服务中心。在这里,居民的需求是“第一信号”。政策想了解?驿站有宣讲员;家电坏了?党员志愿者上门修;邻里闹矛盾?这里有调解能手。红色驿站就像个“社区大管家”,把居民的烦心事、操心事一件件落到实处。
为了给驿站注入更深厚的文化内涵,2021年,徐春燕创新引入了社区廉政体验馆,让“廉洁”从抽象概念变得可亲可感。馆里不仅展示着家风家训和廉洁故事,还有孩子们喜爱的“廉”字泥塑手工课。“以前觉得廉政教育离咱老百姓远,现在能亲手做‘廉’字泥塑,娃娃们都抢着来!”居民李大叔的话,道出了体验馆的火爆人气。它成了孩子们常来的“第二课堂”,更让清廉之风吹进了寻常巷陌、千家万户。

妇联主席的“姐妹经”
徐春燕同时兼任社区妇联主席,她心里始终装着社区的姐妹们。
“宝妈帮帮团”找出路:徐春燕看到不少年轻妈妈因为要照顾孩子,没法出去工作,心里着急。她便四处张罗,整合资源。申云是花园路社区一名80后宝妈,做跨境电商销售手工镶钻工艺品已有10余年时间。在徐春燕的动员下,她组建了社区“宝妈帮帮团”,帮扶辖区姐妹们居家灵活就业。宝妈们可以来公司上班,也可以领材料回家工作,让宝妈们实现了“社会价值”、“家庭价值”的双丰收。
“和事佬”巧解家务事:谁家夫妻拌嘴、婆媳闹矛盾了,也常找燕子书记评理。徐春燕会泡上一壶菊花茶,把双方请到“调解茶话室”,耐心听他们诉说,用情用理地劝解。一对闹离婚的小夫妻,在她的劝说下和好了,小伙子说:“燕子姐说话在理,句句说到我们心坎上,我们听她的!”慢慢地,社区相继成立了“胡婶茶话室”和“婆婆嘴志愿服务队”,这些调解阵地和队伍已化解邻里矛盾百余起,让“有事坐下来喝杯茶聊聊天”成了社区化解纠纷的新习惯。

居民盼的事,件件有着落
徐春燕心里有本账,记满了居民最盼望解决的事。
告别“如厕难”和“摸黑路”:为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她积极奔走争取项目。在她的努力下,公厕改造工程顺利完成,解决了居民多年来如厕难的问题;路灯亮化工程让社区的夜晚亮起来,居民出行更加安全。
治好“污水患”,旧貌换新颜:社区污水管网老化,一到下雨天就污水横流。改造工程启动后,徐春燕几乎天天泡在工地上,协调解决问题,督促工程进度。施工队的工人都认识她了,笑称她是“最勤快的监工书记”。老旧小区改造,让居民楼外墙变新了,路面平整了,住着更舒坦了。
家门口的“服务站”和“共享家”:在徐春燕的努力下,郭新三房党群服务站建成了。居民办老年证、交水电费、申请救助,再也不用跑远路,在家门口就能办妥。在徐春燕的号召下,大家把自家闲置的房屋拿出来共享。胡阿姨家的小院,每周末晚上成了“共享影院”,小板凳能挤满30多人。郭唐海家的祖屋,布置成了“民俗馆”,成为孩子们学习传统美德的好地方。这些地方现在成了年轻人也爱去的“网红打卡地”。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二十多年的辛苦付出,徐春燕带领的花园路社区,从昔日的“老大难”变成了省、市基层治理的先进典型,徐春燕也获得了湖北省三八红旗手、湖北省“最美妇联人”、“湖北好人”等多个荣誉。但在徐春燕的办公室里,最显眼的不是那些奖状和奖杯,而是窗台下居民们悄悄送来的心意:李奶奶亲手晒的萝卜干、宝妈们用巧手编织的毛线坐垫……徐春燕常说:“这些比什么奖状都金贵,是大家伙儿的心意。”

结语
这位扎根社区二十三年的女党员,用她沾满泥土的双脚和滚烫的初心,生动地诠释了党员的身份不在牌匾上,而在为民办事的点点滴滴里;社区书记的责任,就是要把党的温暖,实实在在地送到每一户居民家中。她如同一根坚韧的“纽带”,一头连着党心,一头系着民心,在城乡社区的土壤里,深深扎根,一寸寸织就党员初心年轮。